爭奪賽為目前眾多飛盤運動中發展最蓬勃的一項,自2001年世界運動會起與飛盤高爾夫共同成為正式比賽項目。

爭奪賽是飛盤比賽比賽中最激烈的項目,考驗隊伍及選手的體力、團隊默契、技術的一種比賽。

比賽時每隊7人在64 × 37公尺的爭奪區以及兩邊18 × 37公尺的達陣區內展開你爭我奪的比賽,比賽型態與美式足球(Football)類似,

靠著隊友間的傳盤與跑位將飛盤推進至37 × 18公尺的得分區中。

現今飛盤運動的旋風己橫掃整個世界,運動人口已相當之多,由於美國是飛盤運動的發源國,因此擁有龐大的運動人口,

甚至有些大學體育也開了飛盤課,讓學生來選修,課程中除了室外的各種擲接法與各項比賽的教學外,還配合室內的理論課程,

涵蓋的範圍為:
1.
空氣動力學;
2.
空中物體翼面;
3.
牛頓三定律;
4.
動量距;
5.
速率;
6.
方向陀螺儀理論;
7.
氣象;
8.
飛行物理學; 
9.
旋轉物理學;
10.
柏努利原理等十種。
根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講師 威廉斯談到:學生必須瞭解這些理論基礎,才學得好,如果認為只是在玩玩傳接遊戲,是一件很粗淺的想法,

因為〔飛盤是有思想的運動〕。

同時他還提到飛盤運動在學校教學上的六大特點:
1.
設備成本低廉。
2.
受傷率極低。
3.
男、女、老、少均可參與。(因著重於技巧性並非體型好就一定玩的好飛盤)
4.
促進對物理學的瞭解。
5.
與其他運動技巧有關。
6.
對身體、手、眼、腦之綜合訓練效果,高於其它運動項目。
因此是很適合各學校推廣的新興運動,尤其是中、小學。

 

雖然新竹地區風大,但是飛盤也是因為有風而可以起飛,況且有風玩起來更有挑戰性、趣味性,這樣在訓練過程中,

會比一般地區來的辛苦,但是卻可以進步的比較快,所謂逆境中成長較快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stfb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